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一般指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电气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
该专业是电气、电子信息与控制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主要针对工业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快速发展对相应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能够在工业企业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供电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
中文名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外文名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专业代码
080604T
专业层次
本科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类别
电气类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狼试射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少几普通高等纸嚷碑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特设专业中设置了道浆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多和精定,属电气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04T。 [3]
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匙甩颂0充微604T,属电气类专业,朵重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

培养目标

播报
编辑
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

培养规格

播报
编辑
  •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90学分。 [1]
  • 基本业务要求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气类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电气类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5)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与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基本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

课程体系

播报
编辑

总体框架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构建。构建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时,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达到对大部分核心内容的基本涵盖。课程名称不必与知识领域完全对应,可以将知识领域进一步划分并进行组合形成课程。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理论课程学分不高于80%,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20%。在设置必修课保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条件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 [1]

理论课程

  • 通识类知识
(1)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物理包括牛顿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普通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生物学类基础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通过人类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在从事电气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1]
  • 学科基础知识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各占总学分的20%),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下列核心知识内容中有所侧重、取舍,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图学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计算机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技术基础、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材料基础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与用电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1]
  • 专业知识
专业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0%),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以下为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为建议学时数):
示例一:基本电路理论(64)、数字电子技术(48)、模拟电子技术(48)、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0)、电磁场(32)、信号与系统(48)、自动控制原理(32)、通信原理(48)、电气工程基础(96)、电机学(64)、电力电子技术基础(48)、数字信号处理(32)、电机控制技术(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3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32);
示例二:电路理论(96)、工程电磁场(56)、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电机学(96)、电力电子技术(48)、信号分析与处理(48)、自动控制理论(4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4)、电力系统分析基础(64)、电力系统暂态分析(3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48)、高电压技术(40);
示例三:电路原理(6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6)、自动控制理论(62)、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62)、电力电子技术(48)、供电工程(48)、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4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电气测量技术(48)。 [1]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应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践)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电气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1]

教学条件

播报
编辑

教师队伍

  •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不高于28:1。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24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25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和45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中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的主体。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有相关管理制度。 [1]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专业背景:大部分专任教师在其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电气类专业学历,其他教师也应具有相关专业学习或进修的经历。
工程背景:专任教师应了解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现状,学校保证教师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主讲教师应具有工程背景,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承担过多项工程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 [1]
  • 教师发展环境要求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1]

设备资源

  • 教学设施要求
具有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类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能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的需求。基础实验室满足2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专业实验室满足3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除外。实验室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1]
  • 信息资源要求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等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人均教学运行经费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经费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学校能够提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1]

质量保障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1]
  •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1]
  •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

培养模式

播报
编辑
  • “人工智能”新概念下应用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培养模式
(1)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在充分研究应用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构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前沿知识”的课程体系。将智能电网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及时反映电气与控制行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从相对独立到学科融合,学生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而向专业前沿探索,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建体,逐步、分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拓宽应用型专业人才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储备。
(2)深化课堂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不断持续改进”OBE理念的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教学中以“人工智能+CDIO”理念为指导,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中,让学生采用电路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软件对自己设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能够快速完善电路结构,节约了设计时间,同时设计不受元器件、仪器仪表和实验场地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硬件电路设计要领,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多样灵活的评价考核体系。课程考核中的必修课采用闭卷考试,平时成绩50分,期末50分;选修课采用撰写专业小论文、完成创新型实验和答辩等方式,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试通过。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质量和实习出勤情况共同考核。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按照完成工作量程度进行评分,分为优秀、中等和合格三级。优秀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延续和完善,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与学生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5]
  •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分层次构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多个工程实践基地,以更好地配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现有的条件,将实践教学分为4个层次:(1)加深基础概念。在学生刚入学时,进行认识实习,参观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掌握哪些技术,有利于学生对4年的学习进行整体规划。(2)训练操作技能。大二第2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通过一些专业验证实验或综合性设计实验,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3)提升工程能力。学生进入大三,安排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大四时,安排进行毕业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定期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2、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列举实例,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科研和教学氛围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上来。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制定一套科学的成绩评定依据和标准,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学生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出勤,还应该注重在每个环节中的个人表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出勤成绩(10分)、作业成绩(10分)、实验成绩(10分)和项目成绩(30分)4部分组成,其中项目成绩包含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6]
  •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在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培养中,以培养应用创新人才为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探索,树立CDIO“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概念,构建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1)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程教育理念,建立CDIO“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新概念。通过“学习—实验—创新—再学习”的途径,培养大批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项目为引导,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分散、孤立的课程结合到一起,以项目来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完善,让学生都能存于其中,有一个从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完整的经历。
(3)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安排一定的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能投入进去。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上来。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例如渐进式、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问题驱动式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科研和教学氛围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①采用案例讨论、课程论文、小组设计制作、课程竞赛等考核形式。 ②要改革成绩评定方法,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将传统一次考核改为全过程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以作业为基础。③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成绩评定依据和标准,实验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出勤,还应该注重在实验环节中的个人表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7]

发展前景

播报
编辑

考研方向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本科专业的学生,可报考电气工程 、 仪器仪表工程 、 控制工程等硕士专业。 [2]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风、光、水、潮汐、低热、生物质等)高效利用技术、输变电技术、微电网技术、电机与运动控制、电动汽车、电源与电力电子装置、电能存储与网络智能优化调度等方面装置研发、系统集成与维护等工作,或相应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2]

开设院校

播报
编辑
地区
院校名录
地区
院校名录
天津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湖北
武汉晴川学院
----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重庆
重庆移通学院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河北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陕西
西安理工大学
----
河南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黑龙江
黑龙江科技大学
----
山西
中北大学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徽
安徽工业大学
亳州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理工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
新疆
新疆工程学院
----
江苏
苏州城市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福建
泉州师范学院
----
苏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1年6月16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