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中的激活函数、防止过拟合的方法

激活函数需要具备的属性:

  1. 非线性:
  2. 几乎处处可微:
  3. 计算简单:
  4. 非饱和性(saturation):
  5. 单调性(monotonic):
  6. 输出范围有限:
  7. 接近恒等变换(identity):
  8. 参数少:

神经网络中激活函数的真正意义?一个激活函数需要具有哪些必要的属性?还有哪些属性是好的属性但不必要的?

  1. 非线性:
    即导数不是常数。这个条件是多层神经网络的基础,保证多层网络不退化成单层线性网络。这也是激活函数的意义所在。
  2. 几乎处处可微:
    可微性保证了在优化中梯度的可计算性。传统的激活函数如sigmoid等满足处处可微。对于分段线性函数比如ReLU,只满足几乎处处可微(即仅在有限个点处不可微)。对于SGD算法来说,由于几乎不可能收敛到梯度接近零的位置,有限的不可微点对于优化结果不会有很大影响。
  3. 计算简单:
    非线性函数有很多。极端的说,一个多层神经网络也可以作为一个非线性函数,类似于Network In Network中把它当做卷积操作的做法。但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前向的计算次数与神经元的个数成正比,因此简单的非线性函数自然更适合用作激活函数。这也是ReLU之流比其它使用Exp等操作的激活函数更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原因。
  4. 非饱和性(saturation):
    饱和指的是在某些区间梯度接近于零(即梯度消失),使得参数无法继续更新的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Sigmoid,它的导数在x为比较大的正值和比较小的负值时都会接近于0。更极端的例子是阶跃函数,由于它在几乎所有位置的梯度都为0,因此处处饱和,无法作为激活函数。ReLU在x>0时导数恒为1,因此对于再大的正值也不会饱和。但同时对于x<0,其梯度恒为0,这时候它也会出现饱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称为dying ReLU)。Leaky ReLU和PReLU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5. 单调性(monotonic):
    即导数符号不变。这个性质大部分激活函数都有,除了诸如sin、cos等。个人理解,单调性使得在激活函数处的梯度方向不会经常改变,从而让训练更容易收敛。
  6. 输出范围有限:
    有限的输出范围使得网络对于一些比较大的输入也会比较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激活函数都以此类函数为主,如Sigmoid、TanH。但这导致了前面提到的梯度消失问题,而且强行让每一层的输出限制到固定范围会限制其表达能力。因此现在这类函数仅用于某些需要特定输出范围的场合,比如概率输出(此时loss函数中的log操作能够抵消其梯度消失的影响)、LSTM里的gate函数。
  7. 接近恒等变换(identity):
    即约等于x。这样的好处是使得输出的幅值不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增加,从而使网络更为稳定,同时梯度也能够更容易地回传。这个与非线性是有点矛盾的,因此激活函数基本只是部分满足这个条件,比如TanH只在原点附近有线性区(在原点为0且在原点的导数为1),而ReLU只在x>0时为线性。这个性质也让初始化参数范围的推导更为简单。这种恒等变换的性质也被其他一些网络结构设计所借鉴,比如CNN中的ResNet和RNN中的LSTM。
  8. 参数少:
    大部分激活函数都是没有参数的。像PReLU带单个参数会略微增加网络的大小。还有一个例外是Maxout,尽管本身没有参数,但在同样输出通道数下k路Maxout需要的输入通道数是其它函数的k倍,这意味着神经元数目也需要变为k倍;但如果不考虑维持输出通道数的情况下,该激活函数又能将参数个数减少为原来的k倍
    归一化(normalization):
    这个是最近才出来的概念,对应的激活函数是SELU,主要思想是使样本分布自动归一化到零均值、单位方差的分布,从而稳定训练。在这之前,这种归一化的思想也被用于网络结构的设计,比如Batch Normalization。

深度学习中如何防止过拟合

1、更多数据

其实更多数据,是一种很好的防止过拟合的方法。之所以过拟合,其实就是因为模型本身见到的数据太少了,比如对于猫这类动物,如果训练数据集中只有一个正拍且坐立的猫,那么当过拟合时,模型往往有可能只能识别出这类姿态的猫,像跳跃的猫、局部捕捉的猫、反转的猫等等可能都识别不出来了,因为让模型见更多的数据是有好处的,而且真的可以防止过拟合。

2、Dropout为什么能够防止过拟合?算法原理是怎样的?

主要思想是分布式特征表达,在训练的时候,随机丢弃一些节点,使这些节点不参与到参数的更新训练中(一般设置为0.5),然后进行放回,当有数据再次进行更新时,再随机进行选举,主要由这三个优点。

3、BN

BN的最大作用其实是加速训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拟合,另外,当BN和ReLU这类函数一起使用的时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Dead ReLU现象。

4、正规化数据

5、Early stopping的原理,为什么可以防止过拟合?

如果随着训练过程的发生,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一直上不来,而训练集上的准确率越来越高,那么就发生了过拟合,此时通过early stopping可以提前中止训练,避免模型过拟合的发生。

6、增加训练数据可以防止过拟合吗?为什么呢?

增加数据可以防止过拟合,因为增加数据,模型见到的样本就多了,比如同一类物体,多种形态都有,那么模型学到了多类姿态下,都是同一类别。这样再见到新的数据,也有很好的判别性了,因为训练数据中本身包含了各类可能出现的情况。

7、减少神经元个数可以防止过拟合吗?

减少网络的层数、神经元个数等均可以限制网络的拟合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过拟合,这有点类似于决策树中的剪枝操作。

但是这样子做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可能会导致网络的拟合能力不足。

18、不变动模型和参数,只对数据来说怎么减少过拟合?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增加数据。


深度学习如何解决欠拟合?

过拟合是深度网络训练时,常出现的一种问题,然而有的时候欠拟合也经常出现,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解决欠拟合问题了,一般来说,欠拟合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解决:

1. 添加其他特征项。组合、泛化、相关性、上下文特征、平台特征等特征是特征添加的重要手段,有时候特征项不够会导致模型欠拟合。

2. 添加多项式特征。例如将线性模型添加二次项或三次项使模型泛化能力更强。例如,FM(Factorization Machine)模型、FFM(Field-aware Factorization Machine)模型,其实就是线性模型,增加了二阶多项式,保证了模型一定的拟合程度。

3. 可以增加模型的复杂程度。

4. 减小正则化系数。正则化的目的是用来防止过拟合的,但是现在模型出现了欠拟合,则需要减少正则化参数。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1113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下午2:1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上午11:18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微信小程序开发与实训学习内容及路线

    2018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官方公布了一组数据,微信小程序用户量已经达到2亿,覆盖行业200多个。这一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在上线一年的时间内,微信小程序用户确实在呈现指数增长。微信小程序用户不断激增,自然引发各行业试水和入局,随着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被呈现,各行业微信小程序开发成为必然趋势。当然,将微信小程序开发纳入高校计算机程序课程也不例外。 课程目标 …

    科技 2020年7月25日
    3.3K0
  • 只需3步,轻松删除掉excel中的所有空白行

    从网页或其他文档中复制过来的数据,在EXCEL表格里产生大量的空白行,由于空白行数量很多,手工一行一行的删除,费时费力。125网页设计给大家分享excel快速删除空白行的方法,批量删除空白行的不技巧。 Excel快速批量删除空白行的方法 1.在需要删除空白行的EXCEL工作表中,按下F5,弹出定位对话框; 点击定位条件。 2.弹出定位条件对话框;在框内,找到…

    2018年12月24日
    2.6K0
  • 快速合并你的音频视频(教程+软件下载)

    录制了视频,但对自己的声音不满意,找别人录音,最终还需要把你的音频和视频合并。 如何快速合并你的音频视频?中国网页设计给大家推荐合成软件,并教给大家合成的方法。 利用格式工厂(format factory)合并音频视频 打开格式工厂,选择混流。 添加视频和音频文件后,点确定,输出配置按MP4 ,默认格式。 点击开始,即可合并音频视频。  

    2018年7月17日
    1.9K0
  • 人工智能时代,千万不要用你的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掌握机器的底层思维逻辑,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这个能力就是——编程思维和技能。

    2020年1月18日 科技
    1.7K0
  • 学点少儿编程,提高孩子逻辑能力

    烟台市莱山区杰客编程培训学校 联系人:  蔡老师   电话:15552261268 微信: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迎春大街133号——科技创业大厦 孩子早学编程早受益 赶快拨打电话报名吧!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4%的受访者觉得孩子有必要专门学习少儿编程培训课程。这些受访者主要希望借此提高孩子逻辑水平,挖掘“…

    2020年3月29日 科技
    1.4K0
  • The MOOC/SPOC Based “1+M+N”Multi-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uthor:Xiaofei Xu 1 Introduction Since 2012, th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have developed worldwide. It brings the huge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to global higher educati…

    2018年12月26日
    2.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