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简介:看别人都在研究什么?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如何选题及命名的?》

1.成果名称: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顶层设计与实验研究

成果完成者:张华、李雁冰、高振宇、仲建维、李树培、安桂清等
获奖等级:基础教育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三位一体”的体现。经过长达14年的持续研究,逐步构建了以“生活探究”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体系,完成了融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顶层设计,建立了基于“合作性行动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模型。该成果既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又借鉴了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优秀成果,以大学研究者与学校教师形成的民主的“研究共同体”为主体,积极促进和引领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成果名称: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成果完成者:巩子坤、任敏龙、刘萍、曹建军、潘云芳等
获奖等级:基础教育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研究以学生的理解为视角,历经八年,探索并实践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该成果为国内首次系统研究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类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构建了“程序性知识例规教学‘三阶段六步骤’模式”,形成了服务于国家课程改革与地方教学实践的系列研究成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支撑,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操作方法和行为规范。

3. 成果名称:项目引领、现场介入、合作共赢——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东城模式”

成果完成者:林正范、项红专、孙德芳、徐丽华、田学红等
获奖等级:高等教育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2009年5月,我校与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合作成立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并以此作为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创新实验区。此后,东城教育集团以“开放、合作和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现场介入理念”、“共同发展理念”和“教师优先发展理念”为引领,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教师教育模式,即“东城模式”,内涵可以概括为:区校合作、互惠互利;大学主导、专业引领;搭建平台、现场介入;教师发展、师生共赢。“东城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办学中存在的“三脱离”,即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离、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脱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的痼疾,促进了大学教师多维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指导基础教育能力等)和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快速提升了区域义务教育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成果名称:地方高校开放式、规模化培养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者:詹国华、陈永强、祝建中、虞歌、仇琳、晏明、谢琪、袁贞明、郑天翔、张佳、王巍、孙海霞等
获奖等级:高等教育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我校于2008年起开展地方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首创了政府、高校、企业、实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创新了在培养方案、实践平台、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教学过程、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六维协同”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重构了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训实习体系,建设国际化工程型服务外包师资队伍,领衔创建了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国际服务工程委员会、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等共建共享“三级互动”交流平台,成功实践了地方高校开放式、规模化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转型,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能力和国际视野,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高起薪、高专业匹配,为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转型、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供示范和借鉴。

5.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主要完成人 吕兆丰 线福华 王玉慧 刘 扬 庞文云

完成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

该成果涉及两个重点范畴,即面向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面向农村医学人才的实际培养,前者体现成果的统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后者体现了成果的社会实际效益。本成果经历了系统的研究、实践、建设和收获的过程,同时也在继续的建设和收获进程中。

该成果是一个涉及到特殊领域医学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主要包含了六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的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农村医疗服务与人才培养辐射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老教师支教团的建设并且在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符合农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两层三类”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面向农村医学人才实际需要的订单式招生过程以及近千名在校培养的学生和240多名回到农村的毕业生。成果可以借鉴的内涵是教育政策与卫生行业政策相结合、把农村人才培养贴近农村医疗服务、以教育切入推动农村医学教育基地的整体提高、整合全校资源支持农村医学人才培养。

该成果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意愿。成果的形成得到了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有关部门的支持,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相关区(县)委、区(县)政府的支持。该成果是首都医科大学集体智慧和工作的结晶。

6.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主要完成人 任继周 南志标 傅 华 侯扶江 龙瑞军 沈禹颖 王锁民 李春杰 梁天刚

完成单位 兰州大学

该成果是任继周院士率领学术集体,2 0余年致力于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系统总结,初步解决了我国草业科学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

1.突破了国内外高教体系中传统草原学仅限于牧草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旧模式,有机地整合了原来散布于不同一级学科、与草业相关的内容,在国际首次建立了包括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后生物生产等四个生产层的草业科学框架体系,及一级学科下设置二级学科,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的体系。

2.构建了依据草业系统三大因子群,设立基础课;依据三个主要界面,设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精炼,建设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新课程。

3.建立了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一名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和“挑战学子”称号,一名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同时走出了适宜本专业的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4.形成了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模式,为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专业积累了经验。

该成果得到国际草学界认可和应用,在全国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较好较快的发展,同时也使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团队得到了快速发展。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9400.html

(1)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1年4月6日 下午2:34
下一篇 2021年4月9日 上午9:17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及相关文章(精)

    稻盛和夫:如何变优秀
    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 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

    请相信“相信”的力量,选择一件事,就坚持去做。低头赶路,不问前程,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吸引。

    如果有一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那你的梦想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互联网 2023年12月17日
    7.1K0
  • 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全十套)含答案,方便查找

    目录 试题一 试题二 试题三 试题四 试题五 试题六 试题七 试题八 试题九 试题十 “党史知识竞赛”试题一 单选题(共40题) (D)1.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C.具备历史意义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2021年7月1日
    8.8K0
  • 天涯论坛70后、80后们还记得吗?天涯论坛的最新情况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天涯”二字,会引发大批70后和80后对互联网的最初记忆,作为互联网发展历程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天涯社区象征着一个时代,它对互联网的影响力毫不亚于今天的微信,不仅捧红了“芙蓉姐姐”等最早一批网红,还培育了《鬼吹灯》《滚蛋吧肿瘤君》《明朝那些事》等诸多超级IP。 2015年8月天涯在新三板上市,估值十亿。但时过境迁,天涯海角今犹在…

    2023年2月16日
    2.5K0
  • 如何查看网站的日ip流量

    对于站长来说,要想查看自己网站的流量详情,可以去CNZZ或百度统计去申请个免费统计代码就可以了。而我们要想知道别人网站的日IP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查出这个站的大体流量。 1.搜索这个站的反链接,如:link:: www.125jz.com,一般网站的流量,都是靠搜索引擎,所以查看一下他的反链接的数量以及质量,基本上就可以看出这个站的整体水平。 2.通过网站…

    2021年12月10日
    5.4K0
  • 手机直播软件、美女直播平台,有福利

    手机视频直播的社交方式开始悄悄走红,这些网红主播们可以月入数千元甚至数万元。 这段时间小编查看了诸多手机直播平台,例如:映客、花椒、物色、虎牙、淘宝直播等等,经过观看一些直播得出结论,粉丝经济不可小觑,网红、电竞达人、购物达人不说,更是一些奇葩的搞笑艺人在直播中自毁形象的表演,在直播平台月入上万的还真是不少。 在直播app中,给主播送礼物可以直接送金条!在直…

    2020年2月11日
    14.6K0
  • 一位国家名师的30字真言、5个字发展、4个深刻改变

    理工结合、文工结合、信工结合-新工科 五字成才经:学、思、行、果、趣(五个字发展学思) 30个字明晰传道授业解惑: 德为首、学能通、道则明、学有趣、业方精、术求新、功必高,道解惑,术排难,万事成! 四个深刻改变:教学理念深刻改变、教学内容深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深刻改变、考核管理模式的深刻改变。

    互联网 2020年8月26日
    3.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江山如画的头像
    江山如画 2021年4月6日 下午2:46

    地方综合性大学“三维”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成果简介

    针对地方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成果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强化专业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一主两翼”(课堂教学为主体,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科竞赛为支撑)教学体系为依托,以地方文化研究和教学为特色,以教学实践基地为平台,以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为保障,知识视野、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维一体”全面发展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成果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编写并出版了“人文素质教育丛书”等系列教材,开发建设的地方文化特色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料片获得湖北省政府出版奖,学生在“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高级别奖励多项。教学上的探索与创新成果在不少地方高校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光明日报》等媒体曾对成果的部分内容做过长篇报道。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确立了地方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地方高校应立足于地方并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走与高水平大学差异发展之路。地方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现实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2、对传统中文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结构性调整,强化了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的中文教学,尤其是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主要是“养气”和“固本”,偏重于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中文专业知识谱系和教育传统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但应该更“接地气”,将应用能力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提升地方高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方式,试图解决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填鸭式“满堂灌”、“实训环节不够”等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践性环节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和探究潜能,使知识学习、思维训练和智慧启迪内在地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

    4、改善课程内容陈旧和课程结构“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建设具有特色与个性的课程。把地方文化自觉、文化传承与中文专业的课程内容建设相结合,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步伐,形成了自身的课程特色、专业特色。

    5、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业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和毕业难度不高的现状。对以阅读、写作为中心的能力训练进行“量化”管理,适度提高中文专业学生毕业的规格与要求。

  • 江山如画的头像
    江山如画 2021年4月6日 下午2:45

    地质(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为培养能解决复杂地质(岩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2007年启动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2014年建成较为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经过4年多的实践检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形成了地质(岩土)工程专业“通过虚拟仪器与实体仪器实验相结合,提升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数值仿真与物理仿真,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理念。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地质(岩土)工程专业“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实验”、“基于模拟的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共享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特点,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全面构建了地质(岩土)工程模块化、层次化的“三三三”新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通过经费、人力和物力的持续投入,建设了地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为首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成了全国首个地质与岩土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解决了长期制约地质(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危与不可重现等瓶颈问题。成果的应用实质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广泛被相关高校和企业应用,为地质(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突破了特殊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成果自主开发设计的仿真实验,彻底解决了如地质钻掘等真实实验具有高危险性、要求的实验条件非常高、难以完全开展实验教学的这一长期困扰地质(岩土)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难题。
    (2)破解了地质(岩土)工程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重大实际问题难以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的限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程难以再现,大型综合性工程过程等不可能在地质体上真实重演。
    (3)从根本上解决了典型试验,如离心机模拟试验、岩石三轴流变试验等大型精密仪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高成本、高消耗、耗时长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