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

(六) 培训体系:员工技能提升标准方案

开展企业员工数字技能提升培训是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彰显和体现,应围绕培训方案研制、资源开发和形式创新、标准输出等方面建立培训体系。

一是确定培训标准,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行业生产现场数字化场景应对需求,结合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和数字素养基础水平,校企共同研制培训标准,设计定制化培训方案,构建“数字化+专业”培训课程体系。

二是开发培训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创新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形式,为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专门的数字能力提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形成培训体系和规范。

三是开展交流合作,输出标准方案。

结合企业走出云需要,打造企业在职员工培训系统化解决方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运行逻辑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推进实施秉持“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方针,按照“精准对接、供需匹配、按需培养和优质就业”的人才培养链条从供需匹配、学岗对接、体系重塑、标准引领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其运行逻辑。

(一) 政府主导统筹校企供需匹配

政府统筹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统筹规划。

一是国家层面统筹,实现企业按需下单,精准定制。

由国资委工信部、工商联等主管部门协同联动,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行业知名度高的优质企业参与,企业列出合作意愿和人才需求清单,教育部门面向全国各省教育部门发布清单,同时发布项目申报计划和要求。

二是省级层面统筹,推动院校接单定制,以产定教。

一方面,推动校企精准匹配资源,协同共育,院校结合专业(群) 设置、人才培养层次、规模和培养能力与企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规模层次,促进产教协同资源匹配,将企业需求标准转化为学校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促进政策供给保障到位,优化支持环境。统筹用足用好区域各级各类支持政策,根据切实需要制定更优化的政策措施(图2)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

(二)企业全程参与促进学岗对接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实施强调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从招生入口到就业出口全链条参与人才培养。

一是企业提出合作意愿和岗位要求,包括学徒制岗位名称、数量、专业领域、所在城市、学历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合作意向院校所在地、专业类别和办学层次,学校对接匹配定制化培养。

二是企业参与组织治理,与学校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管理制度,实现校企协同伙伴关系治理。

三是企业参与承担学生培养责任。在招生、培养、就业等选人、育人、用人环节中承担重要主体作用, 企业提供人员、生产项目(任务)、标准、设备、场地等优质资源,有效推动企业生产一线现场工程师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学习内容有机融合,企业用人标准与学生就业标准无缝对接。推动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三) 校企协同重塑人才培养体系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核心任务是推动校企协同,促进工作场域与学习场域无缝衔接,构建现场工程师全新人才培养体系 。

一是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规程、工艺标准、生产流程、生产操作、质量要求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从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生态共建等方面重构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供应链,有机融入企业生产要素环节,序化教学要素,优化工学交替比例。

三是重塑工学结合的学习场域和教学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将工作场域中的项目任务转化为学习场域的学习项目载体,系统设计真实情境场域和虚拟情境场域,实现工学交替,场域共融。

四是构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基于企业实践和项目绩效完善学分构成,提升学生现场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企业用人标准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形成职业标准一岗位标准一专业标准一课程标准衔接的评价体系,将企业职业岗位标准贯穿选人、培养、用人全过程设定淘汰和动态择优增补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入职定岗定级定薪参考,确保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四)标准引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校企共同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进行保障,实施职业能力评价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构建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从结构层级上看,包括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级,通用标准是国家层面的质量要求,将“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内涵特征细化为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行业标准是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行业发展要求,将通用标准在行业领域中进行呈现,具有行业特征;学校标准是学校层面的专业培养标准,以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导,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将企业生产现场典型岗位能力转化为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毕业要求的依据,也是开展职业能力评价的基本遵循。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应体现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层次的区别。

其次,建立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人才标准,结合课程体系,明确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和时间节点,基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创新考核形式,特别是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考核模式,实施多主体评价,形成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设计、培养过程实施、职业能力评价与反馈的人才培养闭环。

四、建设展望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略,切实回应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落实在产教协同育人“最后一米”的战略部署。项目具体落实和推进需要政行企校研园参与各方明确主要职责和核心任务,协同联动确保项目关键环节衔接顺畅,推动项目有效实施。

(一) 政府层面:做好统筹规划激励引导

各级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分领域规划、分区域布局、分批次推动实施。一是联动协同明确需求。国家层面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做好专业对接产业谱系图,规划项目建设区域布局和建设内容,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和行业人才紧缺领域遴选优质明确企业需求和合作意愿清单。企业,是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专业(群)设置,对接国家层面企业需求清单,遴选优质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接单定制。将项目建设与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
共同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结合区域产业需求,统筹开展省域层面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三是用好用活支持政策梳理现有各层次财政金融、用人、产业优惠支持政策,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系统制定用于现场工程专项培养计划的实施细则,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专项支持政策。四是标准引领优选精建。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完善项目推进监督机制,加强专家指导、过程管理和评估评价,讲求实效,确保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二) 企业层面:发挥主体作用协同共治

企业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储备更新与现场工程师培养相结合,全面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方案,研制参与现场工程师培养行动方案。

一是制定规划明确需求。根据生产岗位需求,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员工技能提升计划,明确现场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学徒身份待遇和入职标准要求。

二是发挥重要主体作用。与院校紧密对接,按需提供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场地、设备设施、实习岗位等优质资源,参与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发挥主体作用深度参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环境重塑等关键环节,主动承担基于生产现场场景的项目任务设计和教学资源转化,不断提高独立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指导毕业设计项目的能力。

三是加强现代治理。将参与项目建设融入自身生产业务管理链条,树立品牌意识和成本意识,与院校创新合作形式,强化知识管理、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针对项目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案,提升合作运行质量效益。

(三) 院校层面:夯实内涵促进能级提升

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企业清单,夯实内涵建设基础,提升育人能力和建设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摆好自身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整体布局的关系,厘清项目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系统规划推进路径和建设举措。

二是主动对接细化任务。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和建设水平与企业对接,协商明确合作形式、联合招生、学徒身份和育人模式等。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层次、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研制培养方案。

三是加快专业能级提升。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工学交替育人形式,提高校企双导师教学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企业导师共同打造核心课程优质资源、实践项目和评价系统,基于企业真实场景优化物理和虚拟学习空间,基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任务)开发学习任务和毕业设计项目,基于企业员工需求开发数字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基于企业岗位标准构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制定系列管理制度,结合信息技术建立管理平台系统,创新校企协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学徒的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交流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转载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原文链接: ,本文观点不代表125jz立场。

(0)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6月3日 上午9:53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下午7:45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工学院关于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服务情况说明

    工学院注重与企业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基于真实场景,企业生产和作业),注重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企业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生产条件,校企合作双方发展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

    2020年5月12日
    2.8K2
  • 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配置与供需情况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启示!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过于迅速,现有人才难以即时匹配,人工智能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随着高校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未来几年,人工智能人才紧缺的问题预计将会有所缓解。

    2023年7月2日 互联网
    2.1K0
  • 【专家视点】邓泽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40年综述

    本文通过分析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文献,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从基于学科知识的建筑模式走到基于职业活动的过程模式,又从基于职业活动的过程模式走向基于结果的成长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综述

    2022年5月3日
    9810
  • 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区别(独家整理)

    什么是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分类 身体素养: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养。 心理素养: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养。 政治素养: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养。 思想素养: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素养: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

    2021年11月29日
    8.2K0
  • 题库丨海报新闻客户端、大众日报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四及答案(免费)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的若干重大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定。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C.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为: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 A、经过全民选举产生的 B、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 C、由中国…

    2021年5月7日 互联网
    8.4K0
  • 练口语记单词-3500单词高效记忆法

    B A: My brother got married last year.B: That surprises me, I thought that he would remain a bachelor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bachelorn. 1.单身男士,单身汉; 2.学士,学士学位 A: That is a nice ba…

    2020年4月4日
    13.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