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描述:
本课程围绕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技术、低代码平台、知识图谱等前沿工具,通过“工具筑基→数据赋能→场景革新→生态落地”四阶体系,培养学员构建智能化教科研生态的能力。学员将掌握12+核心工具链部署、6类教育场景解决方案设计,并完成区域级数字化转型全流程实战,实现从单点技术应用到系统化教育创新的跃迁。
课程时长:4课时。
模块1: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1 DeepSeek 使用简介
1.2 常用大语言模型接入方法简介
1.3 ChatBox和CherryAI客户端安装配置方法
1.4 构建个性化提示词模版
1.5 应用举例:文献拆解与综述
模块2:多模态模型的基本使用方法
2.1 文生图、文生音、文生影模型简介
2.2 识辨别义、识音辨义模型简介
2.3 从文案、数字人与多媒体课件
2.4 应用举例:古人类形象复原流程
模块3:低代码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
3.1 开源dify架构简介
3.2 搭建简单对话模型
3.3 批量生成答案的工作流
3.4 定向获取知识的爬虫技术
3.5 应用举例:科研选题工作流搭建
模块4:知识图谱建设的基本方法
4.1 课程知识图谱与岗位技能图谱
4.2 图谱建设的难点、盲区和技巧
4.3 基于Neo4j的图谱建设基本方法
4.4 基于AIGC的三元组生成方法
4.5 应用举例:Python制作图谱的一般方法
模块5:数据底座构建方法
5.1 Docker快速部署应用的方法
5.2 提高硬件使用效率的虚拟机部署应用方法
5.3 ollama 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方法
5.4 本地大数据部署方法
5.5 应用举例:基于mindsdb的大数据分析工具部署安装
模块6: 基于空间计算3D教学新形态
6.1 空间计算一般技术简介
6.2 “空间+场景”–混合式的雏形
6.3 AIGC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空间设计
6.4 应用举例:基于AR/VR/MR的新形态教学
模块7:教科研数字化转型的一般方法
7.1 师生数字化素养的基本要求
7.2 岗位技能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7.3 自适应推荐驱动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构建
7.4 基于知识点微学分认证的校企联动实习实训空间构建
7.5 应用举例:“空间+”专业群的逻辑与构建
模块8: 数字化转型的TICSE实践
8.1 TICSE–技术驱动、体制重构、文化融合、系统协同、伦理规制
8.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AI的无感知、人机协同教学生态的构建
8.3 确保人类主导的人机协同伦理规制
8.4职教赋能产业向职教引领产业的跨越
8.5应用举例:自构建学习空间-教育元宇宙的雏形和展望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1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