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艺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艺术类课程如何课程思政

12个艺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艺术类课程如何课程思政

相对于高校其他课程,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艺术课程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其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艺术学在培养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上,凭借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具有养成个体与群体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人格品质的独特教化功能。近两年,一批高校艺术学院的教师们积极探索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积极将艺术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自己特色的艺术思政之路。

艺术类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

2018年5月,在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图书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课程思政之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造型语言——质感》2017级学生课程作业成果展。本次课程思政展览内容较之以往作业内容有了更多不一样,融入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出现大量内容先导的作业形式,以传统古诗词为蓝本的创作、以传统古典音乐为内容的创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表现对象的创作……一改之前的形式导向,变成内容到形式的重大创作过程转换。

一、着力落实“课程思政”

为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深化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造型语言——质感》课程组积极申报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成为了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组成员吴忠、吴敏等几位党员教师,带头召集课程组其他老师,深入研讨该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结合思政课程元素,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有机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造型语言——质感》是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融合了专业要求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相关内容,贯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形式美法则、造型美感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由普遍的写实技能向抽象组织规律转变的重要桥梁。课程组根据《造型语言——质感》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创新了课程教学形式、革新了课程教学内容。将中国传统艺术图像与课程进行融合,去适应、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也使之能够正确认识传统优秀的艺术图像;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和计划行为习惯,形成以内容入手完成形式的创作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的内容,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色彩情感等篇章进行艺术训练,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课程组老师吴忠谈到:“通过这些载体的系统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宽其思维与眼界,发展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树立其文化自信。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学生自我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升华”。

三、“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造型语言——质感》课程思政成果展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学校师生以及校内外同行专家的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师生齐心协力,精心设计、布置和安排,主题鲜明,作品形式多样。每份作业,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实践、认识等情况。

通过本次作业展览,同学们受益匪浅,能力在实践中体现,思维在实践中发展,个性在实践中张扬,更好地促进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了传统文化再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更加系统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质,让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展学生徐钰洁说道。

可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不断提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对于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坚定其文化自信,有着极为显著的成效。

艺术类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

这一课,他们用艺术阐述马克思的“钢铁精神”

把钢丝球拆分成线,一圈圈缠绕在纸板的钉子上,玉米粒与红豆散落桌面拼凑成不规则的图形,黑白色的卡纸层层叠加凸显出清晰的轮廓……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学2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拼贴着他们的作品,简单易见的材料在他们的手下呈现出缤纷的形态。

为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推动校园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化,浙财大艺术学院蒋丽娜老师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学相融合,一场思维与创新的碰撞在她的课堂上悄然发生。

“传统艺术教学多停留在艺术作品的临摹与复制,学生们大多只单纯关注作品的美术技巧,对于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不了解。”

谈及艺术教学改革的意义,蒋丽娜老师说道:“思政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创新力创造有生命的作品,还要让他们与每一件作品背后鲜活的生命隔空对话。”

教学改革的第一课,蒋老师“没有按常理出牌”。不同于之前枯燥的课本讲解,这一次她只拿了一节长有嫩芽的树枝走进了教室。“有一个伟人,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一个伟人,他用自己毕生的智慧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制度支撑;他的一生始终在为人类的福祉献身,他就像这节树枝,给全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生的希望。”蒋老师动情地说完,便将树枝摆在了同学们面前,“马克思用最普通的一支笔创造了人类无限的精神财富,对这一伟人的印象,我们只停留在他的雕塑、他的画像,却很少有人越过表面去追寻他的钢铁精神,他的高尚品格。今天,我们只用生活中最显而易见的材料来制作不同表情的马克思,我希望看到的是你们鲜活的作品,而不是呆板生硬的临摹。”

环境学2班的叶馨蕴同学把自己半个身子贴在桌面,她慢慢地将钢丝球的线缠绕在硬纸板的铁钉上,一层薄汗已经布满了她的额头。她表示自己在听完蒋老师对于马克思精神的讲述后很是触动,于是想把马克思的钢铁精神与自己的作品相融合,便想到了以铁丝球作借代。

谈及这一次蒋老师的艺术教学改革,叶馨蕴同学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艺术可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她一直认为这是两种没有关联的学科,这如此别出心裁的一课让她明白每一个艺术创造都关于素养、关乎精神、触及生命,她表示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探索艺术的真正含义。

“艺术本就是一次生命与思想的盛宴,我们不过是将艺术的另一面展现给了学生而已,未来每一次的艺术创造还需细心揣摩、用心体会才是。”蒋老师说。

艺术类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

艺术传承 育人无痕——中国美院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发挥艺术院校特色,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将艺术传承、育人无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涵容于大学精神、校园文化、主题创作和艺术实践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美育,强化艺术担当,改革思政课程,培养实践能力,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彰显艺术特色,以主题创作培养核心价值

中国美院历来重视以文艺创作的担当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观。在面对时代重托、人民希望、党的嘱托的历史时刻,关注社会,服务人民,举全院之力,为时代造像,为人民创作。学院作为美术创作的国家队,承担了“时代领跑者”为共和国劳模塑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连续三年举办以“人民之心、中国之魂”为主题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报告会、主题展览和研讨会。先后组织“百名师生画百名将士”为一百名守岛官兵造像、“绘兵纪”——为两千名浙江抗战老兵造像等活动,师生们通过主题创作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深入人民群众之中,领悟讲话精神,指导创作实践。开展《准则》、《条例》学习,对学习材料进行各种书体的通篇抄写,编印“清风皓品”特色学习资料。

二、深化“三美”理想,以文化校园浸润师生心灵

中国美院倡导以“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的“三美”理想,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师生人文情怀,着力塑造师生美好心灵,努力凝聚全院之合力,着力培养最美人才。营造“人文山水”的精神家园,实施文化校园整体提升,打造校园“风物志”,让师生员工在与湖山朝夕相处中浸润心灵。打造颇有创意和人文特色的“典礼文化”。开学典礼上,发放笔、墨、纸、帖的入学“文化礼”;毕业典礼上,穿自行设计的学位服,通过隆重、富有内涵和仪式感的典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内心升华。重视校史教育,出版校史读物,重访校史足迹,自编自演校史话剧,使学生从知校爱校继承前辈先贤的优良传统。建立“国学导师团”,开设“国学工坊”,培育传统文化社团,推行传统书写。举办“十佳大学生”、“十度创想人物”、“年度人物(学生)”评选及颁奖,形成勤于进取、见贤思齐的校园风气。结合“健康生活、文明寝室”建设,开展“党代表进公寓”系列活动,营造党群互动的育人氛围。开设“美师讲习所”,对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集中轮训,加强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开设“良友讲习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国美”官微关注人数已近15万,年阅读量达到490余万次,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平台之一。此外,学校还有120多个网站、微博、微信,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

三、落实“双十”举措,以课程改革推进思政教学

中国美院落实“双十”举措,结合艺术院校思想实际、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设计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与美院学生的专业发展关系密切,又与美院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院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扶持理论社团建设,思政教学中心多位教师受聘为学校国学导师,担任入党积极分子业余党校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带队教师。探索“校院+基地”的教学模式,开展高校思政理论课现场教学、落实实践体验基地,组织师生到基层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及暑期社会实践等,积极参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育的实效,还丰富了专业下乡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论内涵,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双赢,倍增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教育效益。学院修订完善领导干部听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党委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次数和听课要求,下发听课记录本,并将各级领导干部的听课情况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学院还在新生中打造每生一本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书写自己的感悟,该活动已持续7年,累计完成《读书笔记》7000多本。

四、倡导“哲匠精神”,以社会实践弘扬社会美育

中国美院倡导“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匠人一样劳作”的“哲匠精神”,弘扬心手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使“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传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开展以传承学院精神为旨要的“艺苑寻踪”文脉寻访活动,以读书养心为宗旨的“书艺问道”读书活动,以学术引领为纽带的“会通履远”学术周活动,以素质拓展为平台的“青春飞扬”社团活动等等。深化“下乡采风”教学实践,每位本科学生至少有12周的时间下乡采风实践;建立社会调研的常态机制,开展专业实践,发掘地方文化、传播优秀文化、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结合“双百双进”活动深入基层,组织文化志愿者利用文化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千村千生”服务基层活动已坚持十余年。同时,通过开展诸如美术欣赏、手工制作、儿童美术辅导、艺术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基础美术辅导”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美育体验。

艺术类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

建筑与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为贯彻习总书记教育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筑与艺术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坚持正确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管理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的理念抓教学,将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

学院注重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坚持和改进教师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教工党支部扩大学习研讨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王寒松书记在学院调研课程思政时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研讨,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大学的责任是培养优秀人才,树立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

同时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管理。在院系层面的各级会议上多次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教师对课堂是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认识,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政治底线和教学规范要求,让每一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确保课堂意识形态安全。学院要求各专业认真梳理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对其中史论类课程进行重点改进和加强。以建筑学教育为例,对于承担建筑历史类课程和对新生影响较大的专业概论类课程教师,系主任与其分别进行一对一谈话,强调建筑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以史为鉴,推动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辩证地讲述宗教建筑的内容,课程内容重点阐述空间设计原理、形式美学、建造技艺等专业知识,做到不扩展宗教内容,更不能宣传教义。

二、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是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的内在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契合专业,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引导融入教学。

在城乡规划专业授课中,教师从行业需求出发,注重引领学生关心国家、城市、社会,关注规划实践、理论前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中国近40年城市和经济发展,其速度与规模全球第一,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中国模式的政治优势;近年来,美丽乡村、城市双修、特色城镇、城市群等一列的政策举措,对中国城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科理念的践行者,亲身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课程当中融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政治认同中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其言传身教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艺术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突出主旋律方向,注重书写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不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更以专业教师创作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为经典课件和生动案例,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艺术系教师创作的油画作品“十大元帅”、“南泥湾”,雕塑作品“西藏和平纪念碑”、“大包干”、“刘长春”、系列人物雕塑“历史伟人红色记忆”等,都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着重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现大工这所学府特有的红色基因。艺术系教师创作的这些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表达了中国艺术的价值和话语权。其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鼓舞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工业设计系的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中国设计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设计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围绕“中国设计的话语权与中国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等问题,以设计沙龙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从而不断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坚持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育

学院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做到课程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互补共振。课程思政不是单纯的思政课,课程思政需要将课程的资料与育人点联系起来。在学院多门课程设计中,授课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进行有益尝试,不断建设、凝练特色课程。

学院在入学教育和相关概论类课程中,加强对大工红色基因的宣传。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有其特殊的演变历史,有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有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代表人物,从汪坦教授带领第一届建筑系学生绘制凌水校区的蓝图,到80年代重建建筑系之初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来校授课,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是一个值得珍藏的记忆,每一个时期都无不彰显先行者的奋斗足迹。通过向学生讲授学院发展历史,使他们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内涵,激励同学们自强不息、拼搏进取。

建筑学专业在2016年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之际,加大了中国建筑史及中国建筑文化等内容的教学比重,扩展知识内容。学院连续几年邀请东南大学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教师进行讲座式课堂教学,在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在一年级概论类课程上,通过介绍梁思成等国内杰出建筑师和优秀案例等内容,加强建筑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

艺术系设计相关专业秉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宗旨,既守望中国精湛的造物技术,也沿袭中国传统生活审美趣味,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专业在模型制作课程中开设了《中国木工工艺》,《应用陶瓷设计》,《中国家具设计》等内容,在设计理论课中,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汉字字体设计》、《民间艺术》、《考工记》、《长物志》、《闲情偶寄》、《陶雅》等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的专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逐渐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以及为中国国情服务的设计意义。

建筑学专业在2016年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之际,加大了中国建筑史及中国建筑文化等内容的教学比重,扩展知识内容。学院连续几年邀请东南大学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教师进行讲座式课堂教学,在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在一年级概论类课程上,通过介绍梁思成等国内杰出建筑师和优秀案例等内容,加强建筑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

艺术系设计相关专业秉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宗旨,既守望中国精湛的造物技术,也沿袭中国传统生活审美趣味,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专业在模型制作课程中开设了《中国木工工艺》,《应用陶瓷设计》,《中国家具设计》等内容,在设计理论课中,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汉字字体设计》、《民间艺术》、《考工记》、《长物志》、《闲情偶寄》、《陶雅》等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的专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逐渐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以及为中国国情服务的设计意义。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4523.html

(16)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上午8:39
下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上午9:05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工程教育认证基本理念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主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产出导向理念。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3)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

    2021年9月29日
    1.1K0
  • 你所谓的迷茫,说到底,就是懒!

    当你越来越有气质时,自然有人关注你。 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 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的实现。对生活不失希望,微笑面对困境与磨难,心怀梦想,即使遥远。 你说,你很迷茫,压力山大,对未来有那么多不确定,看不到希望,不敢轻举妄动,我说,别找借口,你无非是懒得行动罢了,别总把你的懒惰说得那么漂亮… 无论是青春还是年华,一旦和迷茫扯上关系…

    2022年8月9日 互联网
    3370
  • 跟陶行知先生学习教育孩子-反馈(正面、负面)

    给孩子及时的反馈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反馈分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 正面:表扬并告知本人,一级反馈,为什么。 负面:1.首先说出什么行为 2.造成什么影响 3.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zhi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

    2020年7月21日
    2.0K0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

    颁布时间:1999-07-20   实施日期:1999-07-20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鲁政发[1999]74号 效力级别 时效性 现行有效 颁布日期 1999-07-20 实施日期 1999-07-20 发布机关 81502 正文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印发给…

    2022年5月3日
    8580
  • 75岁任正非激流勇进:妥协没有出路

    2019年10月25日,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75岁生日。 三十年前,任正非指点江山,“将来的全球电信江山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三十年后,任正非力挽狂澜,代表华为发声:“妥协没有出路,华为最大的特质是坚强。” 在谈及实体清单对华为业务的影响时,任正非表示: 我们大多数最先进的设备没有美国零部件,以前这些设备是有美国零部件的,但是换成我们的零部件以后,设备效率…

    2019年10月28日
    2.2K0
  • 6个方面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的潜力

    有些人工作后很快就走上基层主管岗位,他们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现很好,执行力很强,任务完成也不错。但当他到了中层岗位后,尽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业绩反而会往下走,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撒换掉。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的潜力?本文从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2018年1月21日
    1.7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