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及计划

《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及计划

课程基本情况

微电子技术是一门系统研究半导体上的微小型集成电路系统的学科,其核心在于集成电路(IC,亦称芯片),关键在于集成电路的工作方式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是当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华南农业大学《微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前置课程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后续课程为《集成电路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生深造就业的必备专业基础。

《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该课程思政的建设按如下三步逐步推进:

  1. 第一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2. 第二是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大纲;
  3. 第三是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做法如下:

(1) 找准突破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近年来,由于“中兴事件”、“华为备胎计划”等一系列中美间在高新科技至高点中的摩擦,引发了国民对“中国芯”的热切期盼,激发了青年学子的斗志。该课程具备较多能自然引入的思政元素: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早已融入人类从高新技术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坚定学生信念的爱国情怀、启迪学生思维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兴趣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陶冶学生情怀的人文精神。高科技摇篮硅谷“八叛逆”的创新奇迹,是科学精神的经典缩影;引领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摩尔定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丰碑;我国半导体一代宗师黄昆先生的“黄方程”,体现了令国人自豪的文化自信;华为在困境中毅然向世界公开的“芯片备胎计划”,饱含着坦坦荡荡的爱国情怀;集成电路中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是塑造职业素养最好的课本;华为海思集团屹立于世界集成电路设计的先进行业奠定了我们美好的中国梦等等都是专业知识中可以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等等。

(2) 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和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授课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视野,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培养,努力加深对价值引领的本质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强化课程教学的政治责任,严守课堂纪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自觉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课程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贯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激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诠释大学之道”的德智相融目标

(3) 夯实思政基础: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契约性教学文件:对于教师,课程教学大纲是智慧的结晶,不仅需要教师在课程之前为之做精心的准备,更需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对于学生,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介绍,是学习的工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权利。因此,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元素的含有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的布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设计上高重视课程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强化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的章节之中,明确提出在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坚定思政信心: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定位课程思政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本科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高校思政课程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分、学时以及上课学期等要素设置完全一样,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对思政课程的设置参与度不高,而是规范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模块设置下,造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为了真正实现高校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目标,涉及《微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重点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支撑,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本校特色优化通识课程,深度挖掘培养计划中所有专业课和实践课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不同课程之间思政元素的契合度,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在教授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初步安排

本课程拟于2020年秋季学期为2018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班的学生开出,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安排如下:

  • 2020年4月前完成蕴含思政元素的《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编写;
  • 2020年6月前在2020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思政元素;
  • 2020年7月全体学生参观位于广州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与一线科技人员讨论并观摩企业创新的艰难历程;
  • 2020年10月课程进行期间,学生党员和学委为骨干组织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1-2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 2020年12月在学生党支部活动中融入本门课程中涉及相关热点问题讨论

预期成果

以点带面,探索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微电子技术基础》为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程大纲,并辐射到其他专业课程,最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课程体系上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崇尚英雄情怀,为进一步做好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奠定良好基础。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9283.html

(2)
上一篇 2021年2月13日 上午9:06
下一篇 2021年2月13日 上午9:21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教师发展中心(精)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一) 教师发展中心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课程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新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二、培训对象 2020年xx月进入我校的新教师。 三、培训形式 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集中指导和教研组“以老带新”…

    互联网 2020年8月31日
    5.9K0
  •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水平提升从哪些方面开展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着着酝酿已久的“职教二十条”正式出台。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职教方案,对于未来5-10年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关于实训基地有了明确的具体建设指标:“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水平专业…

    2020年4月22日
    1.4K0
  • 分答改名在行一点,姬十三:2018年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来临

    姬十三判断,2018年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来临,背后的两个红利在于:知识交易的基础框架已经成熟,终身学习成为千万人群的习惯,“知识经济这个市场,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千亿到万亿级的机会。

    2018年2月13日
    2.4K0
  • “大脑开窍术”-改变低效、坏情绪,让工作事半功倍

    想要改变低效、坏情绪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来自哈佛大学的张喜寒有绝对的话语权,从差点休学,到逆袭学霸,她深有感悟说: 改变,必须从苦乐产生的根源——心智入手,让大脑开窍、打破固化思维,从而告别不专注、杂念和坏情绪! 禅修和冥想,是保持创意、高效处理复杂工作的关键:用1小时的时间来做冥想,可以让7小时的效率远超过正常的8…

    2019年11月25日
    1.9K0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题目,看别人都在研究什么?

    山东省2019社科规划项目立项名单 编号 项目类别 学科分类 项目名称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 党史·党建 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程及经验研究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 党史·党建 习近平新时代政绩观研究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 法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修法研究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019年3月16日
    4.9K0
  • 汉语言文学、新闻采访写作类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在不断加强自身科研、授课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做好数学“课程思政”,要深度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新闻采访写作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案例一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采访写作》 课堂开始,围绕着新闻价值的五…

    2019年11月20日
    8.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